首页

权威新闻播报
百强新闻媒体

您的位置 > 首页 > 健康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     浏览: 次     编辑:佚名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76载风雨兼程,76载砥砺奋进,在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阔征程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以千年智慧守护着亿万人民的健康。从《黄帝内经》的典籍传承到青蒿素的现代突破,从民间诊室的望闻问切到国际舞台的中医热,一代代中医人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坚守,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时代活力。以针灸为器、以丹药为方,在四十年行医路上书写“但愿天下人无病”的医者初心,用岐黄薪火点亮健康中国的时代画卷,为国庆献上一份来自中医人的赤诚答卷。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从16岁拜师学艺到如今培养200余名传承人,邓国珍以"一根银针"传承非遗技艺,用"医者仁心"守护百姓健康,在针灸浅筋膜领域开创"辨筋施治""循膜通络"的独特疗法,累计治疗患者超15万人次,让古老的中医针灸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成为中医药非遗活态传承的典范。

一、传承有道:从"筋针传人"到"非遗守护者"的坚守之路

"浅筋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更是针灸疗效的关键靶点。"邓国珍在工作室展示着她珍藏的清代《筋膜经络铜人图》,这幅泛黄的图谱承载着她与针灸浅筋膜疗法的不解之缘。1977年,16岁的邓国珍拜入针灸名家李墨林门下,成为"李氏筋针疗法"第四代传人。"师傅教我的第一课就是'摸筋辨病',用三个手指在患者身上寻找筋膜结节,'如按琴弦,应手而动',这是浅筋膜针灸的精髓。"她回忆道,为掌握"手感",她每天在自己身上练习指力3小时,三年间手指磨出厚茧,终于练就"一触即知筋结位置、力度、性质"的绝活。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邓国珍系统梳理浅筋膜理论体系。她发现传统针灸多注重"穴位"而忽略"筋膜",于是提出"穴位是点,筋膜是线,经络是面"的创新观点,认为"十二经筋"实质是浅筋膜的解剖学基础。通过解剖学研究与临床验证,她绘制出包含12条主筋膜线、36个关键筋膜节点的《人体浅筋膜全息图》,明确"筋结"形成与颈肩腰腿痛、内分泌失调等疾病的对应关系,使"看不见、摸不着"的筋膜理论变得可视化、可操作。2008年,"中医针灸浅筋膜疗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邓国珍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承担起整理古籍、录制技艺影像、培养传人的重任。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抢救性传承成为她近十年的工作重心。她走遍全国28个省市,寻访散落在民间的筋膜针灸老艺人,收集到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筋膜针具23套、手抄秘本17册,其中明代《金针秘传》中关于"浮刺法""合谷刺法"的记载,为现代浅筋膜针刺角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这些老物件是活化石,记录着前人的智慧。"邓国珍在非遗展厅介绍道,她建立的"浅筋膜针灸数字博物馆"已收录各类文献资料5000余件,通过3D建模技术还原古代针刺场景,让非遗技艺"活起来"。更令人动容的是,她将自家老宅改建为"筋针传承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均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次,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守正创新:从"古法筋针"到"现代诊疗体系"的突破之路

"传承不是复制,创新不能离宗。"这是邓国珍常对弟子说的话。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她既要求学生背诵《灵枢·经筋篇》等经典,又鼓励他们学习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现代知识。2012年,她首创"浅筋膜三层针刺法":浅层用"毛刺法"松解皮下筋膜,中层以"关刺法"疏通肌筋膜,深层施"合谷刺法"调节深筋膜,配合"动态留针"(留针时活动患部),使颈肩腰腿痛的治愈率从65%提升至89%。这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相关论文发表于《中医杂志》《针灸临床杂志》等核心期刊。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智能化诊疗设备的研发彰显科技赋能非遗的力量。邓国珍带领团队与中科院合作,开发出"浅筋膜超声定位仪",通过高频超声实时显示筋膜层次与筋结位置,解决传统"摸筋"主观性强的难题。在她的工作室,记者看到医生用该设备为颈椎病患者定位"斜方肌筋膜结节",针刺后即时超声显示结节缩小50%,患者当场感到颈部活动度增加。"这不是取代传统触诊,而是让'筋结'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准。"邓国珍解释道,该设备已在全国30家中医院推广使用,惠及患者超5万人次。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针对现代人亚健康问题,她创新推出"筋膜调理四步法":第一步"触诊辨筋",第二步"温灸松筋",第三步"针刺解筋",第四步"导引活筋",配合自主研发的"筋膜放松操",在办公室人群中广受欢迎。某互联网公司员工王女士分享体验:"长期伏案导致肩背僵硬,做了三次调理后,手臂上举角度从120度恢复到180度,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这套疗法被纳入《国家亚健康防治指南》,成为中医"治未病"的特色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邓国珍将浅筋膜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开发出"脑卒中后筋膜康复方案",通过针刺"手三阴经筋"配合运动疗法,使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时间缩短40%,相关成果获国际康复医学大会创新奖。

三、仁心济世:从"临床圣手"到"健康中国"的践行之路

"银针虽小,承载的是生命之重。"邓国珍的诊室墙上悬挂着"仁心仁术"的匾额,这是患者对她最好的褒奖。从医40年,她始终坚持"三不原则":不夸大疗效、不滥用贵药、不拒绝贫困患者。1995年,她在甘肃义诊时遇到一位患"面肌痉挛"的贫困老人,因无钱治疗导致眼睑闭合不全。邓国珍连续21天为老人施针,采用"浅筋膜透刺法"从地仓透颊车,配合艾灸,最终使老人面部抽搐消失。"邓医生不仅没收诊费,还送我膏药,这份恩情我记一辈子。"老人后来送来的锦旗至今挂在诊室最显眼处。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邓国珍的浅筋膜疗法屡建奇功。2003年非典期间,她提出"刺络放血+筋膜艾灸"预防方案,在社区推广后使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下降60%;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她研发的"筋膜扶正防疫灸"通过热力刺激大椎、肺俞等穴位的浅筋膜,增强机体免疫力,被列入《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临床指南》。"浅筋膜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屏障,激发其功能就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她在抗疫一线培训基层医生时强调。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非遗传承的"邓氏模式" 影响深远。她创新"师带徒+院校教育+社区推广"三维传承体系:在中医药大学开设《浅筋膜针灸学》课程,培养专业人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非遗传承工作室",培训基层医生;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中小学生体验针灸铜人、制作艾条。目前,她已培养国家级传承人5名、省级传承人28名,学员遍布全国及海外12个国家。摩洛哥医生阿米尔跟随她学习三年后,在卡萨布兰卡开设中医诊所,"邓老师教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天人合一'的中医思维,现在当地患者排队找我做筋膜针灸。"

2025年国庆前夕,邓国珍发起"千名医师传承计划",计划三年内培训1000名基层医生掌握浅筋膜针灸基本技法,重点面向革命老区、边疆地区。"中医药非遗保护不是把技艺锁进博物馆,而是要让它走进寻常百姓家。"她在启动仪式上动情地说,"我要在有生之年,让更多人受益于这门古老技艺,这是我对祖国最好的祝福。"

银针通络传非遗 丹心济世贺华诞——记中医针灸浅筋膜非遗传承人邓国珍女士的国庆献礼

结语:银针映初心 非遗谱新篇

从青春韶华到两鬓染霜,邓国珍用40年光阴诠释了"传承者"与"创新者"的双重使命。她以"一根银针"传承千年非遗技艺,用"一双妙手"守护百姓健康,凭"一颗丹心"践行医者使命,在中医针灸浅筋膜领域书写了从"抢救性保护"到"创造性转化"的精彩篇章。在共和国76周年华诞之际,这份凝结着传承智慧与创新力量的"健康大礼",不仅是对中医药文化的最好致敬,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实践。

正如邓国珍在《浅筋膜针灸大成》序言中所写:"筋膜如江河,气血似水流,银针为舟楫,渡人离病苦。"这位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恰似一根银针,深深扎进中华文化的沃土,在新时代的脉搏中,奏响传承创新的华彩乐章,为伟大祖国的生日献上最赤诚的祝福。


为您推荐